Search


想當年, 我讀的中學也拒絕了我申請額外修讀會考藝術科,只因我是理科生......
  • Share this:


想當年, 我讀的中學也拒絕了我申請額外修讀會考藝術科,只因我是理科生......

【人物篇(一):沒有學校收的高材生?】

採訪過程中一直在想,為什麼我們要關心學校這個地方?Apple的故事,令我找到這本書的著力點。

-
Apple初中時讀一間Band 1的傳統英中女校,校風純樸,老師總是把「你地係 well educated young ladies」這句說話掛在嘴邊。

她自小喜歡畫畫,其他科目成績平平。09年,她會考14分,升不到原校,但這分數本應不愁無書讀,「家姐早兩年考,都係14分,很容易就找到學校。」

問題出在她讀視覺藝術(VA)。她的14分當中,有5分因為視覺藝術科拎A,但很多學校沒在預科開設VA科,就把她的5分扣掉,當她是個9分考生處理。

「我讀的科都好蝕底,VA啦,另外成績比較好的就是英文和英國文學,那時純粹為興趣揀,但好多學校又無開英國文學,我無諗過來到會考這一關會好蝕。」

.
那是聯招的時代,她在場內逐間學校問,有些學校連面試機會都不給,「你讀VA同英國文學,我地無開,咁你入到黎讀咩?」Apple說打算讀地理,她也有興趣,「但你geog攞E咋喎!」「我都唔知點答佢,in我好似為咗踩我咁。」

「有個位in到大家dead air了,咁我唔想dead air,就揭去portfolio另一頁,係學校提供的課外活動紀錄,寫你參加過啲乜、啲豐功偉蹟咁。那時我好活躍,有成兩頁。咁講成績dead air,唯有講下自己係個點既人。」不料老師的反應是,「我唔需要你哩啲,你入黎攞A就得架喇。」

Apple呆了不懂反應,「後來想,這也是現實吧。」

.
場內各間學校同時面試招生,完成一輪面試再逛,又少了很多學位。她試了幾間學校都不收,眼見無位,非常徬徨,「我打電話返屋企,已經喊晒咁,屋企人話唔好理啦,返黎飲茶先。」

喜歡畫畫的她,從前能想像到的唯一出路就是升大學藝術系,從來沒想過可能中五就無書讀,「上網查下Asso、High Dip,見到有VA的Pre-Asso課程,但又貴,又唔知咩黎。難道真的要出黎做野?都唔知可以做咩工。」

有同學打電話來關心她,提議她去創意書院試試,還在收生。翌日Apple帶著自己的畫作去,老師問她除了VA想讀咩科,她打算揀中國文學,補上一句「雖然考得麻麻,但我有興趣。」老師給她一篇散文,叫她即場用畫作表達出來,然後跟她談畫談了很久。

「我覺得我似返個人囉,聯招的時候,我真係覺得,人家眼中我連狗都不如。」

結果她在創意書院完成預科,很順利地升了上大學視覺藝術系。一畢業已有畫廊看中她的畫,現在一邊創作,一邊兼職教書,漸漸看到未來的出路。

-

高中改制前,會考這一關就把四分三的學生淘汰出去,高考再把二分一預科生篩走;改制後,一般學生都能完成中六,但能入讀八大資助學位的比率沒變,都是18%。這是個把八成人打成「失敗者」的制度。

但他們明明可以不是失敗者。愛文學的學生本可成為作家,但數學不合格,只好將閱讀的時間拿去補習;數理強的學生,語文肥佬入不到大學,社會就少了一批科學家。愛玩音樂的、愛扮靚的,大可以成為傑出的唱作人、時裝設計師,但他們在學校裡,常常被標籤為「壞學生」、搗亂份子、飛仔飛女,活在成年人的偏見下,未長大已傷痕累累。

.
Apple記得,在初中的學校時,常被數學老師鄙視,「佢派卷是由最高分派到去最低分,我永遠坐好耐先有,因為我一定係尾五名的。佢想等你驚囉,全班都知道你差。拎完卷坐返埋位,佢仲會好惡咁啤住你,嗰種驚的感覺我記到而家。」

最尾的五個都是讀VA的,「我不知是不是那些『左腦右腦』的分別。但我記得有次,個老師當著全班面前鬧我地,『你啲讀art嘅,無出息架!淨係識畫畫,第日聽乞米啦。』我第一次發現,做藝術係會比人侮辱。」

如果她不是在會考那關口,找到一間願意把人當作人來看待的學校,她可能就進入社會,為了糊口而做朝九晚九的工作,或許她會在勞累之下放棄了畫筆。

這制度浪費了多少個像Apple的學生?

除了創意書院外,香港可不可以有專長文學的中學、科學的中學、電腦工程的中學、時裝設計的中學?

如果學校不拼公開試成績,轉而建立自己的特色,在實際上會遇到什麼困難呢?

-
[圖:Solitary Universe VI 本相 VI Drawing on wood by Apple]


Tags:

About author
陪伴知純成長的同時間,我時常在想,小時候的我是這樣的嗎? 有過這樣各種各樣的經歷嗎? 十歲以前的記憶和印象,其實十分模糊,只有一些零碎的小片段,常見的人、常做的事、常到的地方…… 我很感謝知純為我帶來的第二次童年,我相信這一次的經歷將會更精彩、快樂和充實!
香港人氣安妮媽媽Blogger - 自從知純在2009年聖誕節當晚出世後, 建築系媽媽安妮的第二次童年展開啦! 這兒記錄著我們的童年足跡和閱讀旅程!
View all posts